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家风故事】“潮牌”父女 诗文传家

时间:2020-04-17   作者:   来源:驻云南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点击:


基诺族谚语“大水淹不死游鱼,山高挡不住鸟飞”说的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志华父女正是用行动诠释了基诺族这一古老的谚语。

“潮牌”父女

1958年出生的张志华喜欢玩各种“潮”的东西。2003年,在大多数云南家庭仅能从网吧接触电脑时,他就购入了一台台式机,并在家里腾出一个房间,专门做电脑室。“那年去深圳找战友玩,他在电脑上教我打出自己的名字,我就觉得挺稀奇的。”张志华对电脑充满了好奇心,从打字开始,一点点地自学起来。

2015年底,记者第一次采访张志华,他家这间电脑室已经升级为基诺族第一本文学杂志《太阳鼓》的办公室。“经费紧张,这间房子既是编辑室也是排版室。”张志华对此事特别认真,专门找人做了“太阳鼓杂志办公室”的牌子挂在门上。而此时的张志华,已能玩转各类编辑、排版软件,“基诺族的文化别人不了解,什么文字应该配什么样的图别人不知道,我自己制作更好些。”

除了电脑,追求“潮”的张志华还能玩微信、美篇,记者和他微信时,其回复速度在60岁人中可算得上秒回;而他在《雨林呼唤》的美篇账号上,至今共发表76篇文章,被访问8万余次。

不过,这还不是张志华最“潮”的地方,他最“潮”之处在文学领域——他是基诺族的第一代文学作家,并培养出十多位二、三代基诺族作家,让人口仅有2万多人的基诺族在文学上有了一片发声之地。

在张志华培养出的作家中,有一个人对他来说很特别,那就是他的女儿张杨。张杨也是个“潮”人,她对外有两重身份:其一是云南基诺公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其二是基诺族作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她是商人中的作家,作家中的商人,“潮”人中的跨界高手。

张志华(左)和张杨(右)共同参加“百名作家宾川行·全国散文诗笔会”

当谈及为何父女二人如此“潮”,能在多个领域均有所成就时,两人都提到了长久以来,在家中借由文学形成的“大爱”家风。

诗文传家

张志华,1978年2月参加公安工作,1980年转为武警边防现役部队,负责撰写部队的新闻稿件。原本和文学搭不上关系的他在创作中渐渐滋生出对文学的热爱来。“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热爱读书和写作的人。他的创作时间比我年龄还长。父亲开始创作时才是初中生,文化并不算高。但他对读书很执着很上进,写作更是没有停下的时候。”1984年,张杨出生时,张志华已有4年的笔龄,家中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

身为军人的张志华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很严肃,在张杨小时候,父亲曾给她定下一条死规定——不准她进办公室。“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在办公,不能影响别人。”当时,张志华家就在军区大院内,年幼的张杨有时会忍不住跑去看父亲,但每次到办公室,她只敢靠在门边探头看看,不敢进去。严肃的张志华只有在面对文学时,才会褪去外表,让家人看到他的另一面。“我有了作品,会先给家人朗诵,碰到好文章,也会在家里共享。”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张杨自小写作能力就不差。1999年,澳门回归,年仅15岁的张杨写了篇《澳门回家了》的作文。张志华看到后惊叹不已,认定女儿是块文学创作的料。但现实总是和期待不同,张杨大学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的公务员,不久就辞职经商,在省内省外忙起生意来。

“她喜欢经商,也做得好。可我总觉得有文化才有大格局,希望她能参与文学创作。”因此,张志华一直不放弃引导女儿走上文学之路的想法。

2003年,张志华要到德宏参加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举办的会议,这一次,他选择自驾,景洪到德宏的沿路也可以采风。考虑到张志华一人自驾800多公里有点困难,张杨的母亲要求张杨陪同前往。“我很不想去,我害怕,山路很难开。还有,我父亲起得很早,每天六点半就要起床。我当时还假哭,但最后想到父亲就只有一个,我还是去吧。”

张志华在采访曼秀村百岁老人。

这一去,彻底改变了张杨对文学的看法。“那次会议,丹增书记(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也去了,他看到我,夸我很有灵性,和我聊了很多。还有很多叔叔阿姨,都特别好。”“我发现文学还可以这样,挺好玩的啊。”自此,张杨开始了主动的创作,而且越写越喜欢。“孤独的时候啊,夜深人静的时候啊,就想写一些东西。”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张杨一直笔耕不辍,所写的文章发表在州级、省级、国家级刊物,是西双版纳州作协、云南省作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等多个作家协会的会员,已成为基诺族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

“大爱”家风

 2017年12月,由云南《澜沧江文艺》杂志推出的“我心中的澜沧江”全球文学征文评奖大赛中,张志华、张杨父女俩双双获奖。当月月底,张志华在美篇上做了图文,展示了父女俩的获奖证书,言辞当中满是骄傲与幸福。

其实,在这十多年来,两人在文学创作上步调愈发一致,共同培训、共同比赛、共同获奖的经历不少。让张志华骄傲的不仅是获奖一事,更让他骄傲的是,女儿和他一样,选择以基诺族为创作主体,致力于推广基诺文学。

幼年时的张杨很难理解父亲对基诺族的爱,“父亲自己出钱去修基诺山的路,还给曼卡村小学捐赠篮球场、高低床等物资。父亲老是做这些事,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父亲,他赚的钱,要给别人去花,不是应该留给我这个女儿的吗?”带着这种抵触情绪,张杨极不愿意和父亲回基诺山。

直到张杨参加工作后,她才开始慢慢转变想法。

“2013年3月16日,”对这个日期,张志华记忆深刻,“在基诺族学会聚会上,大家决定要创办《太阳鼓》,2014年,这项工作正式启动。”虽然有学会的支持,但给予的经费少得可怜。作为主编的张志华心急,干脆把编辑、作者召集到家中,以家为办公地点开展工作。无意中,借由这个机缘,把张杨和基诺族文学拉得更近了。

2013年,中国作协启动《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的编辑工作,2014年,《基诺族卷》启动,张志华与张杨成为主力编辑。“拨款只有3万元,其他费用由各民族自筹。换了别的民族,筹资没有问题,但基诺族家底薄,筹资就成了大问题。”父女俩总觉得别的民族能做好,基诺族也能,“总得给后人留下些东西吧!”于是,父女俩既出资又出力,白天张志华,晚上张杨,轮流编辑。2015年5月,《基诺族卷》正式出版。“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二版了。”

除了文学,张杨还将自己对基诺族的爱延伸到了生意上。她以自己的基诺族名字“阿布基诺”注册了一个品牌,通过她的公司推广基诺茶及基诺族文化。2017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接见了张杨并肯定了她在基诺文学创作上的成绩;2017年7月,张杨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对取得的这些成果,张杨说,“现在的我,就想做我所做,爱我所爱。”(吴晓  王菁)



                                     

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中国共产党临沧市临翔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丨  临沧市临翔区监察委员会 

备案号:滇ICP备14002937号   网安备 53090202000055号